第212章结局(上)
白苏墨好似做了一个很长的梦。
梦到小时候,她记事的时候起, 便是外祖母带着她, 同她说起爹娘的事情。
苏府很大, 孩子很多, 但她是唯独没有爹娘的一个。
旁的孩子都姓苏, 她却姓白。
旁的孩子结伴玩耍的时候, 她却在先生跟前咿呀学语。
府中的孩子学话并不费劲, 她却连识字和发音都异常艰难。
先生耐心,对她苛责很少。
外祖母时常将她搂在怀中,给她最大的宽慰。
翌日,她还是继续跟着先生学说话。
她那时还并不知晓,一个听不见的声音的孩子学说话究竟有多难。
外祖母给她请的先生,曾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教会一个听不见声音的孩子说话,外祖母托遍了人, 将先生请来。
从她还不记事的时候便开始, 同她一处。
先生有耐性,她开始学习的年岁又小,她学得比先生早前照看过的孩子要快得多。
先生每日会与外祖母说起她学习的进度, 她亦偎在外祖母怀里看着先生说的唇语。
一晃便不知多少时日。
慢慢的,慢慢的, 她在不知不觉间竟能听懂了绝大多数……
六岁左右,听说京中派了人来接她。
她对京中很是陌生。
外祖母亦少同她说起过。
还是苏妍子偷偷告诉她, 她姓白, 白家是国公府的姓。
国公府的宁国公是她爷爷。
她才是第一次听说国公府。
先生教过她, 爷爷是爹爹的爹爹。
她自幼没有爹爹,亦未见过爷爷。
她对爷爷很是陌生。
苏妍子悄悄道,听说国公爷在军中特别有威望,好多人都怕他……
白苏墨没有记住旁的,就记住了一句,好多人都怕他。
后来外祖母唤她到跟前,眼中氤氲摸着她的头发,告诉她,她是白家的孩子,终究是要回白家的,白家有她的爷爷,爷爷很是挂念她,她应当同爷爷一处。
她摇头。
她心中满是苏妍子前日里说的,好多人都怕他。
她心中亦种下了害怕京中那个素未蒙面爷爷的种子……
只是这些孩子的心思,自然阻止不了外祖母遣人送她回京的念头。
临走那天,外祖母一直乘车送她在城门口。
她一路走,一路哭。
外祖母看了也跟着抹了一路的眼泪,不停安慰她墨墨不哭。
但她知晓,日后便不能一直陪在外祖母身边了。
她心中多盼着外祖母说,若是在京中住不习惯,外祖母再来接她的话,但外祖母却只字未提。
因为听不见,她很小便懂得察言观色,亦懂事。
她知晓外祖母是希望她留在京中的。
外祖母不敢一路送她回京,怕最后会舍不得。
马车离开远洲的时候,她看见外祖母泪如雨下。
家中的叔伯送她入京。
原本魏先生也要同她一道去京中的,但临行前,魏先生生了一场重兵,不能同行。去京中的这一路,她似是感觉从未有过的忐忑和陌生。
但她惯来有看书的习惯。
看书能让人静心。
尤其是在去陌生地方的时候。
因为魏先生要求严格,她自幼比旁的孩子认识的字都多,只有识字和唇语才能让她看得懂旁人说话,亦学会自己如何说话和发音。
书籍是她的良师益友。
亦是她看世界的一条通路。
她比旁的孩子看得书都多,也更熟悉人情世故。
临近京城的时候,马车远远停下。
她听叔伯说过,今日要晌午才能入京,爷爷许是要在城门口接她,让她心中有准备,她听话点头。但眼下,似是自清晨出发,才过去稍许时候,马车缓缓停下,她伸手,偷偷撩起马车车窗上的一角,看到前方整齐的迎候队伍。队伍中,有面色威严的人在和叔伯交谈,叔伯都赶紧躬身拱手,很是尊敬。
她远远从他们的唇语中读到了“国公爷”三个字。
他就是她爷爷?
她心底微微愣了愣,是看起来好凶的样子……
叔伯似是都怕他。
白苏墨遂又想起苏妍子早前说过的话,好些人都怕。
她也怕。
而且怕得很厉害。
她听不见声音,爷爷可会像外祖母一样包容她?
还是同苏家家中一些叔伯一样,背地里说她命不好。
她哪里命不好?
她有疼她的外祖母,还有耐心亲厚教她说话的魏先生。
白苏墨偷偷躲在马车里,继续“看”着他们说话。
可离得委实有些远,说话的习惯又不一样,好些话,魏先生早前并没有教过她,她“看”不大懂何意,她不由咬唇,皱了皱眉头,所幸将头从马车窗的地方探出去一些。
许是“看”得太仔细了些,却忽略了那个“威严的爷爷”身侧,还有一个白衣玉冠的少年,一脸笑容得看她。
等白苏墨反应过来的时候,那少年已低眉握拳,佯装轻咳两声。
她赶紧放下帘栊。
偷听偷看实在不是大家闺秀之举。
她还未入京,便丢了外祖母的人。
苏妍子曾说,京中那些王孙贵族多看不上外来的世家子弟,也多喜欢看外来世家子弟笑话的。
方才,她应当是被人看了笑话。
白苏墨咬唇,她未听外祖母提起过国公府内还有旁的哥哥姐姐。
思及此处,帘栊被撩起,果真露出先前那张脸。
白苏墨有些懵。
“白苏墨?”他唤她。
她下意识颔首。
他笑了笑,伸手给她:“我是沐敬亭。”
她皱了皱眉头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