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曹变蛟的成长变化,朱由校是看在眼里的。
想当初这个年轻热血的小汉子,还不过是一个只会喊打喊杀、冲锋陷阵的勇夫。
这也正符合他历史上原本的人设,打仗勇猛,双商也合格,可惜就是没有战略眼光,不能从全局去看。
这也是明末将领的通病,就算是他叔父曹文诏,这位被称为明末第一良的大将,也同样缺乏。
因为他们文化不高,自身的本事才能除了天赋以外,都是靠着行伍见识以及日积月累的经验。
况且明末以文制武,一个武将纵然你有卫青霍去病的本事,也压根发挥不出来。
朱由校把这位第一猛带在身边,是想让他好好读书学习,增长见识,扩充眼界,培养为真正的大将的。
现在看来倒是颇见成效。
曹变蛟不知道皇帝对他的表现更为满意了,沉思一会后又说道:
“陛下莫非忘了,那些蒙古部落了吗?”
“不可,此战还需要顺义王所部出兵,没有他们带路协助,满桂和李文胜,很难找到科尔沁部所在,甚至会迷失在草原。”
“朕花费如此巨大的代价,不想看到李广之事发生在我大明朝。”
“臣说的不是顺义王,而是西北的那些蒙古部落。”
“我军最快也得三五个月后才能出兵,陛下何不下旨宁夏、甘肃、固原、榆林四镇总兵,各统精兵出塞,掠夺他们的牛羊马匹呢?”
听了这话,朱由校眼光一亮,这确实是个好办法,但是不稳定性太高了。
万一战败了,在这种时候对于军队士气打击太大了。
而且在政治上对他也极为不利。
他现在之所以能大刀阔斧的改革,并且打击士绅大族,除去有军权之外,他每战必胜也是很重要的原因。
不过曹变蛟的这个想法确实可行,他只需要略微改良一下,就可实施了。
朱由校忍不住夸赞道:
“看来你在宫中读的那些书没有白读,如此年纪却有着如此眼光,你将来比你叔父要强。”
曹变蛟摸摸自己的后脑,嬉笑着回答道:
“陛下缪赞了,臣在宫中随陛下耳融目染这么久,要是没点成长进步,臣自己都不好意思了。”
朱由校看着眼前憨笑的曹变蛟,哈哈大笑一声道:
“麟龙,此番征剿建奴叛逆,你想不想去?”
“臣自然是想去的,相比于在宫中枯燥乏味的读书学习,臣还是更喜欢军营的生活。”
“那好,到时你就随朕一起去吧,跟着你叔父,还有我明军的将领,好好学习他们的治军领军之道。”
“谢陛下。”
等曹变蛟走后,朱由校立刻开始拟写圣旨。
命宁夏、固原、榆林、甘肃四镇总兵,在接到旨意后第一时间,立刻集结本镇兵马,并放出消息要出关扫荡草原。
但第一步也只是放出消息,并不是真正的出兵。
而是在集结的同时,派出使臣前往各个部落进行游说,只要他们愿意进献牛羊马匹,那西北四镇的边军可以罢兵言和。
毕竟这四镇的情况,不比改革后的宣府、大同、辽东三镇。
军队的战斗力无法保证,朱由校不能却确定他们一定能赢,而且是同时进攻多个蒙古部落。
但是在去年,榆林镇的参将王朝辅,大败了土默特部的入侵,在西北打了个大胜仗。
由此可见,纵使西北的边军现在问题严重,但是战斗力方面还是优于蒙古部落的。
加上明军今年来面对漠南蒙古及建奴,无一败绩,希望能靠着战绩威慑他们。
而如果有不愿意的,在派四镇兵马出击,多路进攻,先挑刺头打,杀鸡儆猴。
而且他也知道西北边军士兵的日子有多艰苦,为了保证他们不厌战,或是出工不出力。
因此也是大手一挥,直接从自己的小金库掏出上百万两银子。
按照名册先发一个月的军饷,而后又额外发出行军银,来激起他们的斗志。
而这道旨意,是六百里加急星夜送往西北的,朱由校心里也没底,只希望此事能如他预期的那般,顺利筹集到宣大兵马北征的军需物资。
而西北四镇总兵官在接到皇帝的旨意后,也丝毫不敢怠慢。
尽管圣旨中所说的军饷和行军银他们还没见到,但也以最快的速度,将本镇的精锐集结了起来。
而鞑靼土默特及土默特等部落在收到明军即将出关的消息之后,也是惶惶不可终日。
虽然对于明朝皇帝这赤裸裸的威胁敲诈极为不满,但他们也是很有自知之明的。
他们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和明朝抗衡,要是真的打起来,他们连目前所驻扎的栖身之地都不会有。
最重要的是,他们的人丁损失绝对不会少,这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。
在草原上,人丁代表的实力,实力决定着部落的地位以及资源。
如果人丁损失太多,他们最终的下场只能是被吞并。
因此也是极为默契的,各部都要紧牙关,按照明朝所提的需求,凑齐了牛羊马匹进献。
但是也有比较硬气的,就如鞑靼土默特,他们不想做这待宰的羔羊,并且先明军一步发动了进攻。
大批人马进犯西北地区,想着能抢一点是一点,抢完了就往北逃遁。
可惜的是明军早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,得知有鞑虏入侵之后,最先收到消息的甘肃镇,在总兵官于大勇的率领下,以三万对两万,再次取得大胜。
共杀敌三千四百余人,俘虏了五百余人,鞑靼土默特可谓是大伤元气。
于是只得仓皇逃窜,整个部落迅速往北迁徙,避免遭到明军的报复。
可惜的是,榆林镇的数千骑兵,早已经抄了他们的后路。
当鞑靼土默特的主力还在关内与甘肃边军对战时,榆林镇就已连夜奔袭,直奔他们的驻地所去。
在入侵明朝而遭到大败之后,鞑靼土默特士气低迷,没有丝毫意外,他们又被榆林边军击溃。
最后只得乖乖请降,在朱由校要求进献的牲畜之上,又翻了个倍,一并赔偿于明朝。
自此之后,鞑靼土默特只得放弃青海东南部地区,并入河套的土默特诸部,从此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。
喜欢大明完美暴君请大家收藏:(www.xs080.com)大明完美暴君8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